此時此刻所歷經的現實,實際上都不只是當下,而是由過去的一切所堆疊而成,知悉過去,是了解「現在」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,趁著假期外出遊玩,稍微改變一下普遍追求大喜大樂新鮮刺激的玩法,靜下心來趟思古之幽情的文化小旅行,親子同行說著關於故鄉的故事,富含教育意義,成人結伴甚至獨旅,深刻療癒滋養心靈,就從以下推薦的台灣10大必訪古蹟開始,解密故鄉母土,有許多地方的今與昔,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呢!
![台灣10大必訪古蹟。](https://images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25-01-22/1024/20250122003241.jpg)
台北市 臺北府城 (東門、南門、小南門、北門)
![南門是過去臺北府城的主門。(中時資料照片)](https://images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25-01-22/1024/20250122003251.jpg)
臺北府城是為古城,是清朝在台最晚興建的城池,以現今的地理位置來說,約是中山南路至中華路、愛國西路至忠孝西路這個範圍,其城牆及城內建築多數在日治時期已拆卸,西門已不復存在,原本的五個城門至今僅存東門(景福門)、南門(麗正門)、小南門(重熙門)及北門(承恩門)四個,而現在看到的城門模樣,已是經過專業整復後的狀態,作為見證台灣歷史更替的建築,臺北府城四城門有著高度價值,因此被定為國定古蹟。
![北門的門額石「巖疆鎖鑰」拆卸後還保存在城門內。(圖:shutterstock/達志)](https://images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25-01-22/1024/20250122003256.jpg)
臺北府城的四座城門各有特色,北門以堅固碉堡為目的建造,保存原貌最完整,過去曾是大稻埕的交通樞紐,原外敦的門額石「巖疆鎖鑰」,在外敦被拆卸後仍保留了下來,放在城門內保存;東門朝向基隆,結構精實,負責防禦重責,在當年極具國防意義;南門是為臺北府城的主門,因此其形制與尺寸是所有城門中最宏偉的,其大門通往艋舺,見證過去時代的繁華榮景;至於小南門的設立背景相當特殊,是因當時漳泉械鬥頻繁,故地方士紳林維源自費捐建,以避免家族人口及板橋居民出入時惹上爭端,格外具故事張力。
新北市淡水區 紅毛城
![紅毛城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之一。(中時資料照片)](https://images.chinatimes.com/newsphoto/2025-01-22/1024/20250122003260.jpg)
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的紅毛城,最初於1626年由西班牙人修建為「聖多明哥城」,後又被荷蘭人改建為「聖安東尼堡」,因荷蘭人髮色關係被稱為「紅毛」,故有了「紅毛城」稱號,紅毛城歷經清朝、英國與現代接管,存在超過400年歷史,不僅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之一,也是台灣殖民史與現代史的見證者,故被收錄為國定古蹟。
紅毛城的外觀極具特色,有著紅色的外牆主堡、拱圈迴廊的英國領事館以及唯一保存的清代「南門」,設計理念為將軍事防禦與領事辦公合為一體,因此主堡採外石內磚建法,結構相當穩固足以抵禦砲火,又因位於高地,登城可眺望整個淡水河與觀音山,其「戍台夕照」獲選為淡水八景之一,如今,紅毛城已卸下重任,轉型作為文化與旅遊勝地,內設有文物館展出豐富歷史資料,周邊也有越來越多小店、餐廳,吸引大量遊客前往,享受自然美景與文化歷史的質感旅程。